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究进展 -> 参会总结报告
2016年第一届华东锂电科学论坛参会报告(尹充)

       2016年7月7日至9日华东锂电科学论坛暨华东锂电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宾馆如期举行,在夏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傅儒生师兄参加了本次论坛。在为期两天的参会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锂电池相关知识,对目前国内锂电产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次参会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多,在此做一简单汇报。

       本次论坛涉及锂离子电池的各个方面,涵盖范围甚广,包括材料制备、安全性评估、成组技术等等。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杭州万向电动汽车公司、福建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等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研究报告。

       清华大学何向明教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王芳专家等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做了系统论述。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2013年世界电动汽车巨擘特斯拉公司生产的电动车发生电池着火事件以来,因锂离子电池发生着火而威胁到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相关部门及锂电池研究团队的高度重视。何向明教授指出,锂电池热失控安全性可分为滥用热失控安全性和自引发热失控安全性。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滥用热失控相对较好控制;而自引发热失控目前仍然处于迷雾状态,热失控机理和控制方法还有待研究。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解晶莹、厦门大学杨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禹习谦等对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充放电机理和性能做了细致研究。以层状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大型储能设备等。富锂正极材料以及三元体系正极材料是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因而非常适合用作动力电池,但是现有的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随着充放电过程的持续都容易出现结构改变,比如富锂正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体相结构会向尖晶石结构转变,从而影响其循环性能并导致电压降,如何控制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结构转变成为了一个研究难点,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体相掺杂和表面相改性。

       这次参会经历让我了解到了锂电行业的研究进展以及锂电产业化对材料性能指标的迫切需求;作为一个即将进入锂电研究领域的新人,在交流中我深刻感觉到自己的不足,这让我认识到我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上都有很大欠缺,需要在后续的学习工作中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