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究进展 -> 参会总结报告
参加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感想(邓伟)

    研究生阶段第一次外出参加会议,聆听众多大师的汇报,对储能的认识从原本的电池电容器到现在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储能和电池的区别以及共性。大会报告上周孝信院士从电网储能和发电的领域,依照调研的数据详细的诠释了国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提升空间,思考了新能源革命中电网的使命和电网在清洁能源中规模化的问题;杨裕生院士讲解了铅碳电池和镍氢电池现今在低廉运用的可能性,讲述了镍碳电容器的故事,勉励在座的科研人员认真对待、实事求是;李泓研究员表达了对储能应用和锂电池的思考,提出要思考锂电极限的问题,希望在座各位努力克服现今锂电行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储能会议上大多数是关于储能、液流和锂硫的报告,虽然和石墨烯关系不大,但从他们意识到问题后想办法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上,给我启发,在没有很强理论指导下的实验,试错法依然行之有效,这种方法和素质也是以后我在处理实验问题中需要具备,更不论以后做什么行业,具备一种思考的能力比会执行来的有效,即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各位大牛的成功不仅仅归于有效的思考,最重要的是在做科研过程中,他们都是从很小的一点出发,然后在这一点基础上发挥做很多的工作,而不是好高骛远,也不是毫不目的的乱做,很多东西都是目的性很强,相比于刚刚开始研究生科研的我,需要学习。麦立强教授从构建单根纳米线器件揭示容量规律到提出化学预嵌入改善材料电性能,再优化结构以实现结构和容量的共存,最后到放大实验;夏永姚教授说出了自己关于富锂材料在实际放大中的缺点,明确了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朱敏教授的报告中提到了plasma assisted milling,朱教授组就是发现了这种新方法,然后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都很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就自己研究的方向来说,有几个方面比较感兴趣。王荣顺教授报告中,将磷酸铁锂和碳纳米管混合,碳纳米管将磷酸铁锂链接起来构成的导电结构改善了磷酸铁锂自身导电性,和组里发过的石墨烯三维网络导电结构如出一辙,我想如果在以后石墨烯构建的三维宏观体方面,如果能得到孔结构分布好的结构且比表面积大的,是不是原位复合进类似的导电性差的正极物质,使石墨烯三维结构作为一种缓冲结构或者导电结构,当然,这方面做的人太多,我也需要找到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创新点。另外,张卫新教授在报告中提到了,由于在铜基底上制备了一种好看的花状结构,和前些天来做报告的段镶峰教授类似,直接压片三维石墨烯做电极,形成了binder-free的电极材料,我想在我自己的实验中,由于制备的结构会在超级电容器电极制备过程中被研磨坏,是不是可以在不同类型的集流体上水热聚合产生特定原位的结构,在将其制备成电极保护原生的结构,而且在此基础上是否能形成一体化的超级电容器?都是需要去慢慢摸索和考虑的。

    总得来说,第一次去参加会议如看文献一样,由于自己知识面广度和深度的限制,在很多地方,不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还处在学习的过程,很多时候都是停留上从报告者规划实验的方法中我能获得什么样的想法。这点的不足也是在以后的学习和科研生活中慢慢积累,慢慢培养的。

    最后,谢谢刘老师和周老师能给我这次机会出去听报告、学习,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