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验室动态
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2018届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圆满落幕

        2018年5月29日,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2018届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在科研楼连廊402会议室举行。答辩委员会由北京化工大学邱介山教授,浙江大学陈卫祥教授,上海电力学院王保锋教授,燕山大学邵光杰教授,华北电力学院李美成教授,温州大学马德琨教授,以及刘兆平研究员,夏永高研究员,周旭峰研究员等9位成员组成,其中邱介山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陈亮副研究员担任答辩学术秘书。

         答辩会上,博士研究生王勤首先汇报了“锌空气电池双功能钴基氧化物研究”的研究报告,针对钴基氧化物对氧的活化能力不足、导电性差的问题,通过元素掺杂、形貌调控、石墨烯改性等方法,显著提升了催化剂对氧还原/氧析出反应的催化活性,获得了可用于二次锌空气电池的高效的双功能催化剂材料。博士研究生邓伟汇报了“三维结构石墨烯材料的构筑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的研究报告,针对金属锂负极和硫正极存在的问题,对石墨烯材料结构的可控制备和构筑,研究了孔道结构对硫正极结构的影响和石墨烯结构对金属锂负极结构改性的机理机制。评委老师对论文评价较好,也建议其博士论文书写精炼,统一论文引用格式。博士研究生傅儒生汇报了“新型结构硅基负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的研究报告,开发了一种利用硅氧烯制备硅氧化物的制备方法,阐明了其在水和氧气气氛中氧化过程;利用硅氧烯高温退火制备硅氧物可实现氧含量的简易可控调节;同时,探讨了氧含量对硅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O/Si原子比接近1.5时,硅氧化物电化学性能最优。答辩评委建议多阅读国外新闻网站、多查阅英语字典,注重使用地道英语表达。硕士研究生马丹丹汇报了“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报告,开发了一种凝胶电解质,为发展新型高安全性锂电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克服传统电解液存在的问题。硕士研究生马志英汇报了“利用MXene构建锂离子电池纳米结构电极材料”的研究报告,本论文主要阐述了:1.采用电解质离子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三维多孔的MXene-rGO复合膜,有效抑制了MXene的片层的自堆叠,提高了材料的离子电导,使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2.以解离的MXene片为模板,充分结合材料的结构与组成上的优势,构建了片状的钛酸锂与碳的复合电极材料。独特的形貌结构,使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硕士研究生潘美姿汇报了“锂离子电池石墨烯导电剂的应用研究”,论文主要阐述了石墨烯导电添加剂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影响,并分析了不同种类、不同组分的导电添加剂之间的差异。硕士研究生苏月宾汇报了“Li4Ti5O12纳米片/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的研究报告,针对钛酸锂负极材料电子与离子电导率低的问题,提出了石墨烯改性的研究思路,制备了两种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和良好电化学性能的钛酸锂纳米片/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

        各位研究生详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过程和研究意义,并展示了其研究成果,并且简要、准确地回答了各位答辩委员的问题。

答辩委员针对各位研究生的工作及成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致认为其工作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选题明确,思路清晰,数据真实可靠,达到了研究生毕业的标准。

        最后,辩委员会全体委员通过评议和投票,王勤、邓伟和傅儒生的博士学位论文以全票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博士学位;马丹丹、马志英、潘美姿和苏月宾等硕士论文以全票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至此,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2018届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圆满落幕。

答辩委员会成员与毕业生合影留念

供稿: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江顺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