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究进展 -> 参会总结报告
《自然》材料电化学研究与应用大会参会总结(邓伟)

        2018年1月13日-15日,Nature出版集团和南方科技大学主办的nature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electrochemistry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众多海内外在材料电化学基础研究的著名学者。

        博士求学过程中,一直在学习如何高效率地完善实验和处理数据。其实随着文献阅读的深入,发觉好的工作(论文),要在实验前思考清楚本论文需要阐明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被同行认可、如何通过实验设计证明我要表述的内容以及如何在文章中体现出这些内容。17年12月在杭州参加第二届“GO to GO”论坛时,听到黄嘉兴老师说,为什么要做褶皱的石墨烯,通过了怎么样的调研,做了哪些内容,内容翔实,细节面面俱到。回来之后,我一直反思我阅读文献的能力,觉得想问题的方式需要改变以往刚刚入手时“炒菜”的思维模式,可能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的锻炼,但我觉得向同行的著名学者学习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自己观点的形式甚至如何用一份好的PPT展示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过程,也是我此次我申请去学习的原因。

        学习中大概有以下几点感悟:Xueliang Sun的报告,主要讲述了围绕ALD方法沉积制备电极材料的进展,而Chunsheng Wang的报告,开篇讲述了通过系统的研究不断提高水系电解液的工作窗口,做出了一系列令人惊讶的工作,我觉得对研究目标的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会更加的专业和专注,宽而广的做,并不能实现聚焦,会让研究内容特别散。Peidong Yang的报告给我最多的感觉就是“竟然还可以这么做?”或者“这都能想到?”甚至“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在惊叹别人工作的时候,也要反思下自己是否具有更加开放性的思维、想法,以及是否有这个能力和毅力去从事这样的实验。很多老师在报告前都会提到对本领域研究工作研究进展,反思自己实验思路很窄的时候,也要想想是不是文献阅读的不够深入,不够了解本领域的发展现状,所以才未能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组委会也安排了金属锂负极研究的报告,我听完类似Archer、Qiang Zhang、Yi Cui的报告,发现都会提出一些“为什么?”的问题,以此问题为基础展开实验寻求解决的办法,往往开展的实验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反思我自己,经常是做到什么是什么,实验开展前都没想明白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最后,觉得学无止境,会议期间看到诸如陈立泉院士等人,都坐在最后一排甚至站着听报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的。

        谢谢刘老师和周老师能批准我参加此次会议,给我这个向各位材料化学,能源存储领域大牛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