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于2017年4月13-14日在宁波市香格里拉酒店顺利召开。本次论坛旨在探讨、交流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中的相关热点问题,作为此次论坛的会务人员,非常荣幸地可以为本次论坛服务,近距离一睹大牛的风采。
我主要的关注点是新型负极材料。新型负极材料现在主要聚焦于硅基负极材料与金属锂负极材料。对于硅基负极材料,现在学术界与产业界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如来自中科院物理所的李泓博士针对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的首效问题做了一个系统的报告,这对于如何合成高首效纳米硅碳材料提供了指导。来自上海杉杉科技的马飞博士与来自美国安普瑞斯公司的孙纲博士分别做了高比能量硅负极材料开发进展、锂离子电池用硅纳米线负极研究进展的相关报告,阐述了硅基负极材料在产业化应用上的巨大潜力,特殊形貌的硅负极能够很好地克服硅材料导电性差的缺点。对于金属锂负极材料而言,其主要问题是锂枝晶的生长对电池安全性的巨大威胁。来自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刘俊博士与张继光博士介绍了金属锂可充电电池用锂负极研究进展,阐述了他们实验室近十年期间在金属锂电池方面的工作,最后重点介绍了美国能源部Battery500的开发与挑战。来自美国阿肯色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的肖捷博士则系统地介绍了金属锂表面SEI锂枝晶形貌/效率的相互影响,研究了如何通过控制锂枝晶的相貌来进一步控制效率的方法,并且进一步解释了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其他的报告也让我深受启发,如来自大连比克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林建博士介绍了CNT/石墨烯导电剂在圆柱硅碳体系中的应用,CNT与石墨烯单独地作为导电添加剂不利于分级导电网络的构建,而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在不同的尺度上构建导电通路来提高导电性。来自复旦大学的夏永姚教授介绍了钛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重点讲了新型材料钛硅酸锂的优势与价值。来自加拿大魁北克水电研究所的Zaghib Karim研究院通过原位SEM检测技术展示了锂枝晶的生长与刺穿隔膜的整个过程,使人们可以直击电池短路的全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可以使人们在微观上对锂离子电池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最后在负极专题讨论会上重点讨论了实现300Wh/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目标采用硅负极材料的可行性,嘉宾由学术界的权威学者与锂电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构成。嘉宾分别就材料合成与表征、电池组装与优化工艺等方面回答了观众的提问。来自企业的工程师均表示实现这样的目标不难,难的是如何优化高能量密度下的使用安全问题。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安全对于锂电的重要性。
通过众多精彩报告,我对业界的发展动态有了深刻地认识,同时也了解了现在学术界与产业界对如何提供更好的锂离子电池所做出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能源行业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感谢刘老师和周老师给予的宝贵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