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于2017年4月13-14日在宁波市香格里拉大酒店成功召开。有幸,我参加了此次会议听取众多行业大牛的报告,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再此,十分感谢刘老师和夏老师给予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同时,我对本次大会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首先是吕学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资深产业分析师)做了“全球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晚近市场技术变革与未来发展动向预测”的报告,报告涉及了锂电池市场需求趋势、正负极材料需求与供应分析以及对未来锂电池发展的建议等,吕学隆老师也指出了在未来几年里,能量密度、电池成本和快充技术都将会成为研究热点,同时也提出在快充技术方面,什么样的负极材料又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等等问题,这对未来锂电池的发展方向有指导性意见。
上海杉杉的马飞博士也对上海杉杉在Si负极材料的研究做了报告,上海杉杉也从2009年开始对纳米Si发展到2012年对SiOx、Si薄膜再到2016年的Si电解液、薄膜&多孔Si和SiOx。逐步对Si基负极材料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例如,上海杉杉做的Si薄膜负极,容量达到2633.9mAh/g,首效在95.5%,50圈的可逆容量保持率维持在94.8%。而在SiOx材料上,上海杉杉目前能做到1700mAh/g以上,效率在80%左右。并且,他们在SiOx粉体预锂化方面也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将锂盐与SiOx粉体进行混料煅烧后,直接在SiOx原料内部生成Li4SiO4,减少了首圈充放循环过程的锂消耗,从而提高首次库伦效率。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对于提高SiOx基负极材料的首效,不仅可以从对极片的预锂化方向入手,还可以通过从原料入手。
李泓老师的报告,首先就给出了锂电池负极的发展路径,由目前的Si负极到未来的金属锂电池以致更高能量密度的Li-Air电池。然后,李宏老师对其课题组近20年的工作做了一个总结,SiOx基负极材料在未来仍是有发展潜力,同时,李老师提出了Si基负极材料下一步的发展可能将侧重与半固态电解质和全固态电解质。另外,李宏老师指出对于提高SiOx基负极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的问题,不应单单从预锂化方面考虑,一方面预锂化成本高,另一方面预锂化工艺很难大规模产业化。这对我后续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性作用。
通过本次会议,一方面增长了我的见识,对负极材料甚至对锂电池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让我感觉到了自身的不足,这个不足不仅仅来自我对锂电池行业的认识,还有我在从事科研过程中的思维缺陷。最后,衷心感谢刘老师和夏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