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究进展 -> 参会总结报告
第三届石墨烯及其他二维材料青年学者论坛参会报告(郑直)

       如果以中学作文的形式开篇的话,那应该是这样的:美好的记忆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或者是这样的:第一次总是难忘的。

       上周末刘老师率领石墨烯团队所有成员到安徽合肥参加了“第三届石墨烯及其他二维材料青年学者论坛”的学术会议。作为石墨烯团队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参与这一切。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类似的学术会议,一切都是新奇的体验。

       为期一天半的会议由将近30场来自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专家带来的精彩学术报告组成。从规模上给我带来的感受是这不仅仅是学术大餐了,说是学术盛宴毫不夸张。此次学术会议让我对石墨烯领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面。

       具体的说,此次会议给我的感受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会议内容。会议主题是“基于石墨烯、超越石墨烯”,青年专家们围绕主题就各自在石墨烯及其他二维材料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精彩的报告。因为我的研究课题是“基于石墨烯的高体积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以所以我特别关注了来自天津大学的杨全红教授、同济大学的杨晓伟教授的报告。杨全红教授在报告中强调石墨烯的结构特征是与活性物质有良好的接触并且碳原子利用率高,单原子界面调控是石墨烯能给予超级电容器的织构特征,所以添加超低量的石墨烯搭建导电网络是构建高能量的密度器件的有效手段。基于此,他们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很不错的进展,他在报告中一一分享。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石墨烯界面组装和构建高密度多孔碳,二是搭建高密度碳基网络和制备高体积比容量电极,三是高体积能量密度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锂硫电池的研究进展。而同济大学的杨晓伟教授则分享了他们课题组在用液体调控多孔石墨烯致密化过程取得的重大突破。石墨烯要是能致密堆积并且保持较低离子传输阻力的碳材料,是可以增加电化学电容器能量密度的,并且这是至关重要因素。但是由于石墨烯的平均孔隙在亚纳米范围内,采用模板发会造成死孔,大量微孔利用不到,于是他们采用非挥发性的液体电解质作模板,通过毛细管力压缩自适应的石墨烯水凝胶薄膜,得到了高密度石墨烯电极。这种新颖并且简单的软化学方法使得石墨烯和电解液在亚纳米尺度进行了整合,形成了高度紧凑并且具有连续离子传输通道的碳电极,有效避免了冷冻干燥过程中石墨烯之间因为π-π键的堆积。两位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赵扬博士让我印象深刻。她代表她的老师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分享了课题组从石墨烯量子点到石墨烯中空纤维,再到三维超轻石墨烯的研究进展。对于石墨烯进行改性和调控,并拓展石墨烯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他们都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从她的报告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有创新点是一篇出色论文不可或缺的因素,而要找到这样的创新点和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积累和付出很多努力的。这些对于我的话还要不断学习。

       关于课题开展。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在科研过程中,合作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此次会议就是同行之间的交流切磋和相互学习的契机。就我个人来说,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深入思考并多和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们讨论,这对于我自己实验的顺利展开会大有裨益。师兄师姐们在知识面上会更丰富,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考虑得会更全面;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有过许多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哪怕是对细节的处理,他们也更有心得。

       此次合肥之行让了我对做人做事做学问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非常感谢刘老师能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以中学作文的形式结尾的话,那应该是这样的:用阿兰·德波顿的话说,那就是一段为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远比一个四处的观光之旅得到更多好处。或者是这样的:这真的是一个愉快并且有意义的周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