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究进展 -> 参会总结报告
第三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参会报告(董宁)

     很荣幸于2017年4月13-14日参加了“第三届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国际论坛”,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主办,以探讨动力锂电池先进材料研究及产业化进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的50余位锂离子电池先进材料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在这两天的会议中,我见到了很多锂电领域的业界大牛,并近距离学习了他们关于团队近期工作的介绍以及对锂离子电池行业各个领域发展态势的见解,令我受益匪浅。

     开幕式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在致辞中向大家介绍了16年全国企业生产及销售各类锂离子电池的数量和收入,对比了近几年国内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他表示企业和科研机构需要强强联合,同时实现电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尽快实现动力电池先进正负极材料的产业化。另外,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李润伟副所长向大家介绍了宁波材料所近几年的发展与取得的成果,并热烈欢迎广大同仁来所考察和交流。

     第一天的会议中,10余位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的代表,分别就先进电池国内外发展现状、先进正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其中,日本早稻田大学的Tetsuya Osaka教授介绍了通过负极的表面包覆手段来提高电池性能的方法,并且他们已经实现了Ah级别的软包电池产业化的应用,他在介绍锂离子电池现状的同时,也对动力电池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规划。杉杉科技的马飞博士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去提高SiOx负极的首效、能量密度以及抑制其粉化、提高循环寿命的方法,杉杉科技已经从多方面的改性将SiOx负极锂离子电池投入到生产之中。西北太平洋实验室的刘俊教授向我们介绍了Battery 500项目的发展方向,他提出“不是非要发现、研究新材料,而是通过改进现有材料来实现进步”,将现有材料的性能发挥到极致,也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一大方向。

     第二天的会议分为新型正极材料、新型负极材料以及超越锂离子电池的新型电池体系三个分会场,我主要对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学习。专家们对硅碳负极、石墨烯负极、钛基负极材料、金属锂负极以及添加剂材料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张继光研究员通过一系列的改性方法,将具有很多瓶颈的金属锂电池达到了99%的高库伦效率,使得金属锂负极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阿肯色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的肖婕副教授做了题为“金属锂表面固液界面层(SEI)锂枝晶形貌/效率的相互影响”的报告,说明了隔膜对抑制锂枝晶形成的作用,介绍了锂枝晶的形成与SEI膜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锂枝晶的表征手段,这对我正在进行的课题也有了一定的启发。

     通过本次会议,让我对锂电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明朗的认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应该相辅相成。另外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在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要集中精力去实现,切忌好高骛远、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