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究进展 -> 参会总结报告
第九届国际电动汽车新型锂电池会议(沈成绪)

       2016年10月17-20日第九届国际电动汽车新型锂电池会议在湖州市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车用锂电池协会主办,由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同时还得到国内及国际各方面的支持。本届国际电动汽车新型锂电池会议是继2011年9月在北京第四次召开后再一次在中国召开。

       很荣幸我能跟邱报师兄和傅儒生师兄一起去湖州参加了本次会议。在此我也很感谢刘老师和夏老师能给我们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本次会议我受益匪浅。

       首先,通过本次会议,我见识到了很多锂电池领域的行业大牛,比如牛津大学的Peter Bruce教授、斯坦福大学崔屹副教授、纽约州立大学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中科院陈立泉院士等等。在此之前,都只在文献及报告中了解过他们的相关工作,这次能有幸现场听取他们的报告,真的很激动,也很兴奋。

       其次,本次会议形式很简单明了、报告内容也很丰富,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的报告穿插交替,能让观众随时体会到来自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不同思想的相互冲击。本次会议只设了一个会场,这样避免了不同会场的不同报告的相互冲突,能让我们可以毫不遗漏地欣赏每一场报告。近50场报告,既涉及锂电池行业大牛的最新研究进展,又包含了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同时还包括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部署等相关内容,让我们可以全方位的了解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行业,实在是精彩纷呈。

       另外,本次会议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从PPT的制作还是汇报人的演讲,都给人条理清晰、思路流畅、演讲轻松自然的感觉。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们将来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还是进入企业发展,都是值得深入学习的一点。而且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技巧,比如,对于基础研究型的报告,报告人会尽量做到从现象或问题开始逐步解析,最后再给出他们结论。但是对于企业的行业报告而言,他们更多的则是向听众展示他们公司的产品及发展规划之类的内容。

       在本次大会,我更多的是关注与Si负极材料相关的研究报告。但是可惜的是本次会议关于Si负极的报告并不是很多。不过每一个报告都十分精彩,例如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Dominique Guyomard教授的关于锂离子电池中硅电极失效机理中就提到了硅作为负极材料在全电池和半电池中的循环性差异,并利用他们的研究数据对此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原因主要是由于SEI膜存在明显不同而导致硅作为负极材料在全电池中循环性能差但在半电池中循环好。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在实验室的半电池测试数据十分可观,但是匹配到全电池里面性能可能就没有那么理想,而且从半电池到全电池的一个匹配问题又需要作出很多的工作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而为了获得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清华大学的邱新平教授的研究则通过使用模板法构造中空结构的硅球材料来稳定硅负极材料并形成稳定的SEI膜以此达到对硅作为负极材料的高能量密度的要求。对于邱教授的研究也让我更一步认识到,硅基材料目前还是需要解决其巨大的体积形变问题,这样才能在高能量密度上占据优势,只有循环性能优良,才能更好的体现容量高的特点。

       通过本次会议的学习,一方面增长了我的见识,让我对锂电池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初入本行业,自身视野狭窄,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再一次衷心的感谢刘老师、夏老师给我的这次学习的机会。